專題討論21:精神醫學與醫學 (身心醫學)
Psychiatry and Medicine Symposium

S21-2
老年憂鬱症之最新神經生物學研究進展及治療策略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an update on Neurobiology and Treatment
賴德仁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台灣在2007年底之老年人口有234萬人,佔總人口10.2%,雖然台灣並不是老年人口比率最多的國家,但卻是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國家之ㄧ。老年憂鬱症之盛行率在美國社區之盛行率是2-8%,而在一個台灣南部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老人最近一個月之憂鬱性精神官能症盛行率是15.3%,重度憂鬱症為5.9%,此憂鬱症盛行率與西方相當。老年憂鬱症之特色是:大於等於6項憂鬱症狀則有較高死亡率、自殺率較高、較多認知障礙、多種身體抱怨等。

腦血管的損傷也可能引起憂鬱症,此即為 “血管性憂鬱症”(vascular depression)。血管性憂鬱症係依據臨床症狀所做的診斷,除具備一般憂鬱症之診斷外,另外其第一次發作的年齡大於或等於60歲且有一些心血管的疾病。在核磁共振(MRI)之腦部造影中,血管性憂鬱症的病人會呈現深層白質及皮質下灰質之強度較高(hyperintensity),顯示曾有腦血管之損傷。白質之強度較高之老年憂鬱症患者,其對抗憂鬱劑及電痙孿治療之反應較差,且可預測將來可能會罹患血管性失智症及功能會變得較差。能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之藥物可避免產生血管性憂鬱症,也可改善血管性憂鬱症之預後。

在解剖構造方面,老年憂鬱症患者腦部之”眼眶額葉”(orbital frontal cortex, OFC) 的體積較小;而較小之OFC及較多之認知障礙與其基本之自我照顧能力有關;較小之OFC與較多之皮質下灰質之損傷有顯著相關。老年憂鬱症患者腦部之右側”海馬?” (hippocampus) 的體積較小與憂鬱症較難緩解有顯著相關。

在治療方面,輕度之老年憂鬱症患者可考慮只給予心理治療,如達到重度憂鬱症則可給予抗憂鬱劑,但藥物之使用是從最低劑量,並慢慢增加劑量。也可考慮合併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或再加上電痙孿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