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9:疫苗可預防的旅遊相關疾病
Vaccine Preventable Travel-related Infectious Diseases

S9-2
黃熱病之流行病學及預防
李品慧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黃熱病是一歷史久遠的病毒性出血熱,主要經由埃及斑蚊及叢林蚊子傳播。過去曾在北美引起大規模的流行,1930年後發展出保護效力高的活性減毒疫苗,但在某些盛行區域,疫苗的接種率仍有待提升,以致仍有地區性的流行。而WHO估計目前每年約有200, 000病例發生,其中90%的病例發生在非洲,其次為南美洲。

  感染黃熱病出現的臨床症狀表現廣泛:從較輕微的症狀:發燒、倦怠、肌肉酸痛,到黃疸、出血、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其死亡率可達50%以上。治療則採取支持性療法,以及避免使用阿司匹靈及NSAID藥物。

  國人前往某些流行區域國家旅遊,例如:南美的玻利維亞,非洲布吉那法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家,需具備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或在出發前2-4週,經由醫師評估前往當地的罹病風險、與個人的健康情形,來決定是否接種黃熱病疫苗。黃熱病疫苗為一減毒活性疫苗,接種的適應症為:前往疫區年齡滿9 個月以上者。接種後7~10 天出現抗體,一般可維持30~35 年。但國際衛生條例仍然要求出入疫區旅客每10 年仍有必要再接種一次。接種禁忌有: 懷孕初期及6 個月以下嬰兒、之前曾對此疫苗或對雞蛋過敏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使用免疫抑制劑、有症狀的HIV感染者)等。副作用則有:局部性疼痛、頭痛、輕微發燒或其它類流感的症狀。除了疫苗以外,採取防蚊措施,例如使用含有DEET的驅蚊產品,更是減少罹患黃熱病與其他蟲媒傳染病(如:瘧疾,登革熱)的風險。

  隨著國際交通越來越快速便捷、以及國人的旅遊風氣盛行,例如黃熱病,與國際旅遊相關的傳染病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更需我們重視,並希望藉由黃熱病的流行病學介紹、以及旅遊前諮商的案例分享,使臨床醫療人員瞭解旅遊醫學對防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