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5:肩痛之非手術治療新進展
New advance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shoulder pain

程 序 表

E5-5
乳癌術後肩周疼痛
徐紹剛
臺大醫院復健部

  乳癌長年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及死亡率第4位。台灣女性乳癌發病年齡中位數為相對年輕的55歲 (2016國健署)。治療多數會經過範圍程度不等的腫瘤(乳房組織)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廓清,後續視病理結果及病情需要追加系統性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等)或局部放射線治療。在腫瘤治療之初,便常對患者產生不容忽視身體及角色功能損害或疼痛,對個人、家庭、社會影響巨大。是故,如何妥善的處理乳癌患者的疼痛、給予治療後衛教及照護,即是我國癌症照護的重要議題。
  乳癌術後肩周疼痛,或為近年乳癌照護中逐漸採用的名詞:post-mastectomy upper quadrant pain,影響患者生活甚劇。近年文獻顯示:近50%的乳癌患者受其影響,期間甚至長達2-3年以上。乳癌術後肩周疼痛成因眾多,不同時間點遇到的可能病因亦不盡相同,需適切的鑑別病因及安排對應的照護或復健治療。痛術後急性期常遇到的可能議題為:傷口疼痛、局部淋巴腫或血腫、感染、肩周神經損傷、急性淋巴水腫等。正確地進行局部傷後照護及肩關節周邊運動文此時期之復健重點。後續主要議題有:腋索症候群、放射線治療相關併發症、肢體淋巴水腫、肩關節及旋轉袖相關障礙、化療相關神經病變、肌筋膜疼痛、心理疾患等。
  鑑別診斷的工具中,超音波尤其適合作為臨床的影像檢查工具,偵測關節韌帶肌腱等軟組織病變,偵測潛在淋巴水腫,或輔助即時做介入治療,以配合復健治療計畫。
  治療方面,則需在合宜的鑑別診斷的基礎上找出痛源,搭配合適的藥物、介入性治療、復健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以期達到良好的疼痛控制及功能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