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頸部疼痛非手術治療新進展
New advance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neck pain

程 序 表

E8-1
頸部疼痛之評估與復健治療
黃茂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部

  隨著3D產品的使用普及,頸部疼痛之族群也急遽增加,由長時間固定姿勢所造成之疲累肌源性頸背肌肉緊繃,到高齡者頸椎退化性或負重性工作者之頸椎椎間盤突出,造成頸椎神經根壓迫,均可能形成,頸部僵硬、肌膜疼痛症及上臂痠麻等頸部疼痛症。此症狀在門診中佔相當大的比例,也不斷困擾著病人日常作息及工作。
  在治療和預防頸背痛上,首先須對患者的病史作詳細了解,尤其工作型態與生活習慣。再經理學檢查、相關影像及神經生理檢查,確診其主要致病原因後,安排適當的治療處置,其療效方能立竿見影,進而有效地預防其症狀再發。
  過去頸部疼痛或併有上肢或頸部酸麻者,大多是五十歲以上的族群,在頸椎X光上常有退化性頸椎變化,嚴重者會合併椎間孔狹窄,而年輕族群常因工作上需要,雙手頻繁從事負重性工作,而造成頸部椎間盤突出。這兩種病人之復健內容常會安排頸部牽引治療,但牽引前需先了解其頸椎之穩定性,尤其有車禍史,頸椎曾受傷者,更應詳細評估,否則容易造成病情惡化的現象。此外,由影像上亦需評估頸椎前後左右之平衡狀態,當有肌張力不協調者,須先給予適當之治療性鬆動運動來調節失衡之肌張力,如此治療上方能事半功倍。在患有類風濕性病人的族群,更應注意頸椎滑脫的可能,否則貿然施以頸部牽引,亦有造成病情惡化之危險。
  由基本物理檢查、病史、及相關影像之評估確認其病因後,藉由復健之生物力學治療模式,輔以正確之治療性運動及預防性運動,難纏的頸部疼痛,即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