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頸部疼痛非手術治療新進展
New advance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neck pain

程 序 表

E8-2
頸部疼痛之生物力學與居家治療應用
鄭智修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

  慢性頸部疼痛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全球的頸部疼痛率估計佔43-66.7%,僅次於下背部疼痛。其中女性的發生率又比男性高。由於電腦和手機的普及,慢性頸部疼痛影響的層面逐漸擴大到一般年輕族群,因此造成社會健康上極大的負擔。而目前臨床上對於慢性頸部疼痛患者,物理治療為主要的介入方式,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疼痛狀況。然而以往的傳統治療方式,對於患者的改善成效上仍存在一些限制。另外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距離或工作型態等問題而影響療效。因此本次的演說主題,主要由頸椎的生物力學知識出發,探討臨床慢性頸痛的成因。延伸介紹近來的居家治療應用,並以個人針對頸部運動訓練儀器開發的經驗為例,探討如何藉由可隨身攜帶的頸部運動訓練儀器,方便讓患者於工作場所或家中執行簡易且密集的運動訓練,並比較與傳統頸部物理治療之療效差異。
  個人針對慢性頸痛患者之居家與傳統頸部訓練比較性研究中,共招募了80位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史的年輕受試者,年齡介於20到30歲之間,並分為居家訓練組與傳統治療組各40位。居家運動訓練內容包含活動度運動、體感覺運動及穩定度運動。而傳統物理治療內容包含熱敷、電療、頸部牽引、徒手治療及衛教指導。兩組在介入前與介入後八週各進行一次評估,項目包含基本資料、疼痛分數、頸部失能分數、最大關節活動度、頭頸運動覺敏銳度、肌群活動、平衡表現及儀器使用滿意度。儀器使用動作分析系統、肌電圖、手持測力儀與力板來進行記錄。結果發現,兩組經過八週的訓練後,在疼痛分數皆有顯著下降,而居家組另外在頸部失能分數亦有顯著下降。居家組在各方向之最大活動度皆有顯著增加,傳統組則僅在矢狀面有顯著增加。居家組在各方向之頭頸運動覺敏銳度也有顯著改善。在慢速動作測試中,居家組在整體之肌肉活化程度呈現下降的趨勢。而在平衡表現上,居家組在張眼與閉眼情境下之最大前後位移量、總位移面積及位移速率有顯著下降,閉眼情境下之最大左右位移有顯著下降。總結而言,本研究所開發的可攜式頸部運動訓練系統,對於患者執行八週運動訓練後,其效益包含疼痛、頸部失能、整體頭部控制能力、肌肉活動及平衡的改善。另外在成效上也優於傳統治療。未來將改良頸部運動訓練系統,透過雲端連結方式了解患者的訓練情況,並應用於中年族群身上,了解居家運動訓練對於不同年齡層患者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