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9:台灣老年衰弱症與失能防治之進展
Progress of geriatric frailty and disability prevention in Taiwan

程 序 表

E9-3
社區慢性病老人的衰弱症評估及診治
李純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

  「老年衰弱症」(Frailty)是老年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一環,具有失能傾向(pre-disability),也是老年症候群惡性循環的開始。相較於「年齡」,老年人「衰弱程度」更能作?評估個人是否面臨功能衰退、失去自主能力的生物指標。
  老年衰弱症是一種以生理功能喪失與容易發生併發症為表現的一種症候群,其臨床表現包括活動力降低、體重減輕、疲倦、食慾降低、肌肉耗損、骨質流失、步態與平衡功能異常,甚至是認知功能的障礙。老年衰弱症往往不是單純因為年齡或疾病所形成,而是多重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的損害互相影響累積堆疊所致,形成個人生理儲備能力下降,容易因遭遇壓力而發生跌倒、住院、失能及死亡等不良預後,惡化老年人生活品質。老年衰弱症不僅對於個人及家庭有巨大影響,也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
  國外65歲以上社區老人的衰弱盛行率約4至14.8%,衰弱傾向者約28至44%,衰弱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75歲以上老人約20至30%,90歲以上老人可高達30%。國內調查發現,65歲以上社區老人的衰弱盛行率為4.9%,衰弱傾向為40.0%。國民健康署的調查資料則顯示,社區有衰弱症的老人,合併多重慢性疾病的盛行率較高。
  老年衰弱症目前尚未有一致的診斷標準,有數種量表被提出作為不同場域的篩檢工具,例如SOF criteria for Frailty、Fried phenotype criteria、Clinical frailty scale、Kihon check list等。而篩檢後則須根據個人與老年衰弱症的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慢性疾病、藥物、心理、認知功能、營養、運動、社會支持等給予多面向周全的個人性介入計畫。
  基層醫療為民眾健康照護的第一線,也是醫療體系的核心,台灣正位處於快速步入高齡化社會的過程,基層醫師應對於老年衰弱症有所認識,在臨床照護過程加以篩檢,採取適當的介入治療,來延緩或預防失能的發生,進而維護老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