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8:下背痛的肌筋膜治療法
Fascia Intervention for LBP

程 序 表

E8-3
薦髂關節功能障礙在下背肌筋膜炎的角色及其處置
The role and management for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in lower back myofascial pain
周立偉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

  文獻報告,約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人,一生中會經歷過下背痛。下背痛僅是一個症狀,而常見的下背痛原因包括:背部軟組織受傷(如肌肉、韌帶、肌腱的急性扭傷),背部肌筋膜發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椎管狹窄,原發性或轉移性脊髓腫瘤,腎臟病,輸尿管結石等,治療前必需要有確實的鑑別診斷。
  薦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是連結軀幹與下肢的重要橋樑,一旦發生薦髂關節功能障礙(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有可能會被誤判為下背痛、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問題,而忽略正確的治療。薦髂關節疼痛好發於產後婦女或是僵直性脊椎炎等特殊族群,對臨床醫師,更需要作出精準判斷與對症治療。由於翻身、起身變換姿勢的時候,甚至每走一步都感受到疼痛,更別提更高強度的運動,為了避免產生疼痛,很多人受傷後會自己找出較不痛的代償方式活動,連帶影響腰椎或是下肢關節的動作,長期下來反而造成其他身體關節的傷害,成為影響運動能力和生活品質的關鍵問題。因此,了解薦髂關節的基本構造與功能,系統化評估薦髂關節與治療薦髂關節功能障礙的模式,需要臨床醫師周全性的介入。
  下背肌筋膜炎和薦髂關節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有很多,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姿勢調整和衛教,以及運動治療,注射治療則是上述的傳統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另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