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演講1:2020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
       開幕典禮及大會特別演講節目程序表

程 序 表

P-1
後COVID-19時代之醫療新思惟
石常務次長崇良
衛生福利部

  COVID-19疫情,迄今全球已經超過4,700萬人染病,逾120萬人死亡(截至2020年11月4日)。由於醫療機構內的病人多屬低免疫力的易感染族群,醫療院所工作人員與病人有近距離的直接接觸,疾病傳播風險較高,讓醫療體系的應變量能與韌性受到嚴苛的挑戰。如何持續深化智慧醫療,整合IoT、AI等各項新技術防疫,將是後疫情時代醫療體系發展的趨勢。
  因COVID-19疫情,全球遠距醫療的產值,每年約15%的成長率逐步上升。國內遠距醫療進展,著重基礎建設的佈建和放寬通訊診療規範。衛福部自107年5月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放寬遠距醫療之照護對象與模式,在政策、產業、醫療之合作下,陸續推動偏鄉遠距照護計畫,藉由智慧照護模式與緊急醫療創新服務模式,以5G和數位五官鏡推動遠距照護網,提升醫療公平性、強化就醫可近性、提升醫療品質。國內因應疫情,亦滾動修正相關規定,擴大5G智慧應用場域的資安佈署,實現全方位的智慧安全防護醫療領域。醫療院所導入IT技術、智慧裝置抗疫,落實感控分流,並採模組化組裝、單人套房式負壓隔離病房、發燒篩檢站等,降低醫護檢疫風險,透過AI與大數據運算,自動判讀病患罹病嚴重程度,即時偵測疑似個案,作為緊急醫療上的輔助醫療決策資訊,亦促進台灣科技與醫療結合,共同帶動大健康產業之發展。
  國內疫情雖為趨緩,但因全球感染案例數仍持續增加中,在尚未有疫苗可有效預防COVID-19散佈前,並因應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醫院仍應維持適當防疫措施。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照護體系整備,應更具敏捷與韌性的系統設計、強化以社區為基礎的照護體系、建立新常規、加速科技導入等方向整備。應借鏡相關經驗,建構敏捷、韌性之醫療照護體系,並推動大健康產業之發展,維護大眾健康及維持社會健全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