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3:不只是皮膚炎?重新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Not just Dermatitis? Revisiting Atopic Dermatitis

程 序 表

E3-4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臨床表現與治療原則
俞佑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皮膚疾患。受到影響的皮膚會呈現發炎、泛紅、癢、乾燥的情形。最常好發於兒童。在已開發國家,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逐年上升,目前已達20-30%。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通常開始發作於兩頰以及嘴巴周圍,而且經常因為流口水而變得更嚴重。當孩子逐漸長大,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區域也會隨之改變,常常是分布於手臂及雙腿,以及其他可以搔抓到的地方。當孩子接近青春期的時候,異位性皮膚炎則最好發在雙手肘內側及膝蓋後方,以及眼睛周圍。少數進入成人期的患者,則常侷限在手部。隨著年齡漸長,大部分的異位性皮膚炎會隨著時間改善。根據統計,百分之六十的異位性皮膚炎在青春期後會消失或顯著改善。然而,仍有少數持續至成年期,或青少年甚至成年期才發作的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亦有較高比例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角結膜炎等過敏性疾患,白斑、圓禿等自體免疫疾病,以及代謝性症候群甚至身心疾患。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分為許多層面。基本照護原則包括善用保濕劑、完整的衛教以及避免環境中的刺激物及可能的過敏原。急性發作期的第一線治療包括口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等。若效果不彰,則急性發作期的第二線治療包括短期口服類固醇、紫外線光線治療以及感染控制(包括口服或外用抗生素等)。若仍不見效,則急性發作期的第三線治療包括系統性免疫抑制劑(如Methotrexate, Azathioprine, Cyclosporine, Mycophenolate mofetil等),生物製劑(如Dupilumab),以及口服小分子藥物JAK抑制劑(如Baricitinib)。同時,可暫時給予較強效的外用類固醇。當疾病進入維持緩解期,則可考慮使用外用鈣調磷酸?抑制劑(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如Tacrolimus, Pimecrolimus)、外用PDE-4抑制劑(如Crisaborole),間斷性使用外用類固醇,或配合紫外線光線治療。
  綜觀全局,異位性皮膚炎的表現十分多樣化,且隨孩童成長時序而變化。其照護治療是相當繁瑣且多面向的,需要醫師、家長、患童的彼此信任與共同努力方可達到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