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3:不只是皮膚炎?重新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Not just Dermatitis? Revisiting Atopic Dermatitis

程 序 表

E3-5
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D in a biologics era: Is biologic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賴柏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

  美國FDA於2017年3月核准第一個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杜避炎,Dupilumab),這是暌違16年始問世、用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此生物製劑並於2019年12月01日獲得我國健保署給付,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只要符合條件,於傳統治療效果不佳後,經由事前申請,便可給付治療,這也象徵著,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已經進入生物製劑時代,中重度患者可以藉由新的治療獲得大幅改善。相信這消息,對於長期以來跟異膚奮戰的中重度病友來說,莫不為一大鼓舞,對於醫師來說,能有一個更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也是再開心不過的事了,然而,生物製劑就一定是中重度患者甚至是所有異膚患者治療的首選嗎?
  現今皮膚科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可依致病機轉分為三大主軸:(1)避免誘發因子:如避免過敏原刺激物,(2)修復皮膚屏障:勤擦乳液,(3)抗發炎藥物:主要以局部外用藥膏、口服藥物(類固醇/MTX/CsA/AZA)、光照方式治療和最新的生物製劑。
  若無病灶,單純只有皮膚乾燥的患者,只需給予保濕劑(乳霜),同時教導避免惡化因子;一般患者則給予第二線治療,若效果不佳再進階至第三線治療;若還是無法改善或者是非常嚴重的病患,可能就要採取第四線治療。以下大致介紹:
第一線
保濕劑/止癢藥膏、避免惡化因子(趨吉避凶)
第二線
類固醇藥膏、外用免疫抑制劑
第三線
紫外線光照治療、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外用免疫抑制劑、口服/外用抗生素、濕敷療法
第四線
口服/注射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新型生物製劑
  然而,門診中,常見許多中重度患者並不是對於現有藥物反應不佳,而是沒有經過完整的衛教,包含:沒有定時使用保濕劑,沒有正確使用外用藥物,甚至沒有服用足量的口服免疫抑制劑等,才造成療效不佳。因此,醫師應和患者充分討論,每個患者的治療方式要依個別症狀專屬打造,量身打造,才能有效治療。
  除了杜避炎外,還有數個小分子藥物即將上市,更有許多新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時代,我們應該鼓勵患者,切莫因為過去的治療經驗而對正規治療喪失信心,在已有突破性藥物的今日,有效控制疾病絕非空想,透過積極治療就有機會可以突破疾病的限制,重拾人生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