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1:麻醉深度監測與個人化精準麻醉
     Monitors of Depth of Anesthesia (DoA) and Precise
     Anesthesia

程 序 表

S1-4
ANI guid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and nerve block
鄧惟濃
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

  良好的麻醉有三大要素:不動、不痛、失憶,為達到這三者取決於多種因素之間的平衡,因此需要使用多個參數進行評估。疼痛作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徵象”,目前對於疼痛的研究越來越被重視,可用疼痛指數例如ANI、SPI等,於手術時監測參數並綜合評估下,可以完整地了解患者的狀況。近年來學界推行手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強調降低手術中鴉片類止痛藥給予,鴉片類藥物作用在中樞神經,使神經反應遲鈍,止痛效果好,但是副作用多,例如噁心嘔吐、嗜睡、呼吸抑制、便秘、內分泌失調等等,並且,中樞神經被鴉片類藥物抑制,但周邊組織仍然受到傷害,釋放發炎介質,引起免疫功能失調。因此,要抑制發炎反應,減少鴉片類藥物使用,但又要有效止痛,神經阻斷即為達到此目的之利器,在傷口的神經旁邊施打局部麻醉藥,讓疼痛的訊號無法傳遞至中樞神經,降低發炎介質,減少急性與慢性疼痛發生。鎮痛傷害指數(analgesia nociception index, ANI)為評估疼痛刺激對機體影響強度的工具之一,藉由分析病人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測量病人副交感神經張度,可依病人個別差異給予鎮痛藥物,以避免止痛劑量不足或過量,並評估神經阻斷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