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8:失智症:診斷、治療、照護的新進展
      Dementia – Updates 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are

程 序 表

S8-5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在失智症照護的應用
傅立成
台灣大學資工系暨電機系 台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

  由於全球人口老化逐步加劇,越來越多的年長者會罹患失智症,進一步影響到長者們的生活作息與健康狀況。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20 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已逾 30 萬,佔總人口1.24%。一般失智症患者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的退化,以最常見的失智症中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為例,阿茲海默氏症已成為世界性的醫療問題,據統計,阿茲海默症為65歲以上長者的第五大死因,此外,患者數量在近年有急遽增長的跡象,亦造成全球醫療的重大負擔。因此,如何克服照護資源不足的窘境、及早偵測並預防失智症狀加劇,將是智慧科技與醫療產業共同關注的重點。
  目前全球都在投入照護機器人的開發與研究,依據台灣工研院估算,2020年照護機器人產值逾170億美元(約5000億台幣)。近期則是朝向服務、照顧、陪伴社交等方面發展,如能協助排解孤獨,與長輩對話的社交機器人Alice、擁有可愛外型的機器海豹Paro、富有人類情感,能主動提供各種建議的陪伴型機器人ElliQ、能與失智症患者對話的機器人Ludwig,皆是針對社會高齡化與醫療照護而發展的產品,功能不僅是協助照護人員工作,還兼具主動關懷長輩或日常聊天等心靈方面的療癒作用。基於早期偵測的願景及精準醫療的趨勢,現有許多的研究嘗試利用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技術,應用在數個不同的非侵入式偵測方法(例如:長者日常生活的模式、說話時的語音流暢度、說話時文字的選用,以及描繪複雜圖形的過程等等),協助醫護做到判別是否有阿茲海默氏症或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此外,亦有利用人工智慧方法提供人機互動系統,創造友善智慧環境,不僅能舒緩長者的孤獨感及老年憂鬱等症狀,更可以協助長者進行自主生活管理,以達到生活品質改善。心理學專家亦曾建議可以使用諸如懷舊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來激發患者過去的記憶,因此我們團隊利用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及自然語言處理方法,將長者過往的生活資料(如老照片)數位化後作為輸入,再以機器人以輕鬆聊天方式與長者閒聊,實現懷舊治療的智慧化,達到延緩失智症進展的可能性。